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自治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,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,深入推进“蒙速办·一网办、掌上办、一次办、帮您办”四办改革,全面推行延时办理、预约办理等服务举措,努力营造“五心”政务服务环境,为我市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务服务保障。
深入推进“一网通办”,努力营造“顺心办”的服务环境。启动实施了全市深化“一网通办”和“全市通办”改革专项行动,计划利用7个月的时间,首批对市区21个系统部门2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、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13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优化。
此次改革以市、区、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四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为抓手,逐项梳理事项网上办理深度、办事材料精简、办理时限压缩等要素,推动高频事项向电脑端、移动端、自助端“多端”融合延伸,与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向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便民服务中心(站)覆盖下沉。目前,已完成市、区两级人社、医保、市场监管等15个系统部门126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优化,全程网办事项由859项提升至1124项,承诺办理时限在去年“五减三最”压缩75%的基础上又压缩了10%,133项事项实现“免证办”,113项事项实现“就近办”,构建了线上“一网”运行,线下“一窗”受理,“就近可办、多点能办”的政务服务格局。
深入推进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努力营造“舒心办”的服务环境。围绕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梳理了出生、入学、就业、婚姻、置业、就医、退休、身后8个主题10项“一件事”服务,通过重组流程、整合表单、材料复用等举措,实现了“一次告知、一表申报、一套材料、一窗受理、一次办成、一次送达”的全流程服务体系,大大减少了群众的跑动次数和办事成本。
特别是针对我市普遍存在的适龄儿童入园入学准备材料多、办理程序繁以及彻夜排号的民生问题,创新推出了“入园入学一件事一次办”主题服务,优化重构了业务办理流程,开发上线了入园入学报名系统,通过对身份证明、户籍、房产、学籍等信息自动调取核验,学生家长随时随地用手机即可完成入园入学的全流程报名申请,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新生入园入学报名零材料、零跑动。今年秋季入学已通过系统办理幼升小、小升初报名5655人次,幼儿园报名1836人次。
深入推进掌上办理,努力营造“省心办”的服务环境。持续优化和完善“蒙速办”APP功能,整合上线了五险一金查询、交通出行、办事预约、服务指南等业务功能共996个特色应用。以社保、医保、公积金、不动产等高频服务应用为切入点,多渠道开展便民利民惠民宣传,引导群众了解和使用“蒙速办”APP。目前,我市204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,全市注册“蒙速办”APP用户达28.32万人,地区访问量达707.89万次。
深入推进帮办代办,努力营造“贴心办”的服务环境。在已建立投资项目“蒙速办·帮您办”服务体系的基础上,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生活需求,推动公共教育、社会保险、医疗卫生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服务向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、村(社区)便民服务站延伸,全力打造“一刻钟政务服务圈”。当前,我市已初步将10个部门10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首批帮办代办范围,重点为辖区内居住分散、交通不便、行动能力差、70岁以上独居老人以及其他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。目前,正在组建基层帮办代办队伍,建立健全保障运行机制,届时将构建形成“四级四同”的基层便民帮办代办服务体系。
深入推进延时预约服务,努力营造“暖心办”的服务环境。为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、下班没处办的问题,我市在市、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(站)全部推行了周末“延时预约服务”,每周六上午以开展延时服务为主,每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以提供预约服务为主,目前可提供延时预约办理事项涉及186个部门2475项。办事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拨打预约电话、现场预约或者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、“蒙速办”APP“延时预约服务”专区进行网上预约。自延时预约服务开展以来,全市共办理各类事项1600余件。
今后,我市将持续对标国内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标准,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,聚焦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政务服务问题进行攻坚改革,全力打造企业和群众满意认可的优质“软环境”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